业界动态

​从“开学第一餐”到“全年食安网”:2025年检验检测如何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日期:2025-09-28 16:03:05

2025年9月,全国中小学、高校迎来秋季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再度冲上热搜——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就餐学生超1.5亿,校园食堂、配餐企业的食材溯源、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始终是家长与社会关注的焦点。此前,某地学校因蔬菜农残超标引发学生腹泻事件,暴露了部分环节检测能力不足的短板。9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发布《2025-2026校园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实现重点环节检测覆盖率100%”,将检验检测推至校园食安治理的核心位置。

检验检测的行业角色:从“事后救火”到“事前预防”

过去,校园食安检测多以“抽检”为主,问题发现滞后。2025年,行业正通过技术升级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全链条、实时化”检测网络:

• 源头把控: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农产品基地合作,对蔬菜、肉类等食材开展“产地预检测”,利用便携式农残快检设备(如酶抑制法快速检测仪),30秒内出结果,不合格品直接拦截在入校前。

• 过程监控:部分学校引入“智能检测厨房”,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加工温度、时间,同步上传至检测云平台,AI算法自动预警交叉污染、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风险。

• 结果公开:家长可通过“校园食安码”小程序,查看当日食材检测报告(涵盖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28项指标),检测数据与市场监管部门平台直连,造假行为将被区块链记录追溯。

行业挑战与机遇

当前,校园检测需求呈现“高频次、小批量、多指标”特点,对检测机构的响应速度与成本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头部机构已推出“区域共享实验室”模式,在重点城市布局小型化、模块化检测中心,覆盖半径50公里内的学校,实现“上午采样、下午出报告”。此外,政策推动下,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认证(如CMA、CNAS)与校园准入挂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技术领先的企业将抢占市场先机。

结语

校园食品安全是民生“最软处”,检验检测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社会信任的“校准仪”。随着检测技术向快速化、智能化演进,未来的校园餐桌或将更“透明”——每一颗青菜的检测数据、每一份餐食的安全指数,都将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隐形护身符”。

END

【华创检测资源共享】

0513-66814933/8060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