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关于土地复垦

日期:2024-11-21 13:44:32

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这包括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土地复垦旨在改善土地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复垦,可以减少环境问题,提升生态价值,同时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

常见于采矿、建筑、农业等行业后的土地修复工作,复垦后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但也可作为设施农用地或宅基地进行建设。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牧业生产的土地,其包括的地类丰富多样,具体分类如下:

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如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等。

园地:种植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土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等。

林地: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等的土地,如有林地、灌木林地等。

牧草地: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等。

其他农用地:除上述地类外的农用地,如畜禽饲养地、设施农牧业用地、坑塘水面等。

农用地复垦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土地的原始适宜性和生产力,同时确保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执行《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具体标准如下:

1.恢复土地原始状态:

应尽可能恢复至原始状态或受损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但并不意味着完全还原至原貌,而是尽量降低破坏带来的影响。

2.新型土地转型:

对于无法满足恢复原始状态标准的土地,可以考虑转型为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型土地。

3.土壤质量与生态恢复

重视土壤质量的恢复,确保土壤质量接近原状;同时,自然植被的重建和生态系统的维护也是衡量复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4.复垦质量控制

复垦过程中应建立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农用地复垦需综合考虑土地损毁情况、复垦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等因素,确保复垦后的土地能够持续、有效地用于农业生产。

END

【华创检测资源共享】

0513-66814933/8060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