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海洋监测在环境保护中有哪些应用?

日期:2024-10-23 15:24:51

一、海洋监测内容

1.海洋环境要素监测:包括水文要素(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等)、海洋化学要素(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等)以及海洋污染物(陆源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等)的监测。

2.海水质量要素检测:包括理化分析(pH、色度、电导率等)、金属分析(铅、镉、汞等重金属元素)、有机分析(苯系物、总石油烃类等)和微生物分析(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的监测。

3.海洋生物与生态系统监测:对海洋生物种群数量、结构及其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关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等)的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突出生态问题。

4.海洋物理与地质监测:涉及海洋温度、流速、深度等物理指标的监测,以及海底地貌、地层、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的监测。

此外,海洋检测还包括海洋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海水面测定、定位、测深以及海图绘制等内容,以全面了解海洋环境及其变化趋势,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洋监测设备和方法

设备方面:

1.采样工具:如抓斗采泥器、箱式采泥器、多管采泥器等,用于采集海底沉积物和生物样本。

2.物理海洋设备:如CTD(温盐深)系统、ADCP(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船载测波设备等,用于测量水体的物理参数。

3.探测类设备:如测深仪、侧扫声纳系统、浅地层剖面仪等,用于探测海底地形和地质结构。

方法方面:

1.采样和取样:通过采样器具对水体和沉积物进行采样,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海洋观测:使用现场观测仪器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3.声纳技术:通过声纳设备对海底地貌和海洋植被进行扫描和成像。

4.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海洋表面的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海洋监测技术

1.明确监测目标:

水质监测:选择能监测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等的水质监测传感器。

生态调查:使用声学、光学设备进行生物分布、种类、数量的探测。

污染监控:选用能检测油类、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传感器。

2.考虑环境条件:

海域环境:复杂或恶劣环境需选择自主航行、远程操控的无人船等技术。

气象条件:使用浮标、船舶、无人机或卫星遥感观测,根据气象条件选择合适观测方式。

3.了解技术特点:

无人船:自主航行、高效作业,适用于大范围、长时间监测。

遥感技术:大面积、全天候观测,但数据处理复杂。

END

【华创检测资源共享】

0513-66814933/80608980